民和治污治乱站好“清水出省”最后一班岗[海东

时报记者 张娜 通讯员 岩子

6月15日,记者来到正在建设中的民和县史纳湿地公园现场,曾经的镁厂厂区已经不复存在,映入眼帘的是覆土植树后的新景象。

这是民和县扎实推进绿河谷建设,确保清水出省的河谷生态保护治理工程的一个缩影。

民和县境内共有黄河、湟水河、大通河三大过境河干流,重要支流有24条。他们亘古地流淌,孕育着青海东部门户的这片热土。为站好“三条大河”清水出省最后一道岗,民和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理念,加大县内河湖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全面推行河湖长制。该县河湖长制推行的乡镇及管委会22个,实施河湖长制行政村186个,共设县级河长26人、乡镇级河长66人、村级河长372人、县直单位职能河长26人;实施湖长制乡镇11个,县级湖长16人、乡镇湖长33人、村级湖长34人,实现全县河湖长制工作全覆盖。

同时,建立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县、乡、村三级河湖长制组织体系,设置各级河长公示牌237块、各级湖长公示牌13块,发出河湖保洁公开信、倡议书等7000多份,做到全县河湖环境保护有人管、有人抓。对县域内的18家河道采砂场进行了全面整治及植被恢复。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和湟水河流域重点区域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清理堤坝内侧喷绘广告29处1.1万平方米,清理河道垃圾及废弃物200余吨。对集中水源地禁养区进行拉网式排查,组织600余人次清理垃圾203处,安装摄像监控设备35台,设置网围栏6.78公里、警示牌6座,加强了对水源地的管理与保护。

此外,对湟水河流域禁养区内45家养殖场采取关停、拆除、搬迁等措施有效杜绝畜禽养殖对河道的污染。关停黄河岸边大河家桥头新建商业区商铺10家,拆除河沿500米以内的违章建筑,封堵了排污口,有效改善了河道环境。加强对湟水河水质监测,湟水河民和桥断面连续三年水质达标率达到83%。

去年以来,民和县集中拆除湟水河废旧厂区41家47.33万平方米,覆土造绿1710亩,并着眼于湟水河生态景观建设,投资17.2亿元实施湟水河生态综合治理PPP项目,麻荒滩湿地公园建设、史纳湿地公园建设雏形已现。今年,民和县持续开展湟水河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对湟水河两岸荒坡实施有序绿化。

时下正是仲夏季节,从兰西高速经过湟水河谷,这里草木葱茏,绿意盎然,呵护着湟水母亲河一路向东,洁身出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