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非遗文创如何诞生精品

  本报长沙讯 时尚前卫的现代设计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实现跨界、融合、碰撞、裂变,如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精品?6月30日下午,思贤讲坛第六期讲座在长沙图书馆举行。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湖南省设计艺术家协会主席,湖南省工业设计协会会长,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特邀副会长何人可以“湖湘非遗与创新设计”发表主题演讲。岳麓书院教授李兵作嘉宾主持。


    “这些年我们选取了两个重点的非遗来进行研究和推广,一个是侗族文化,另一个是隆回花瑶。”何人可直言,在这两个的研究的基础上,把形成的一套研究工作方法推广到其他的少数民族地区,如云南、四川、重庆、新疆等地,同时通过“一带一路”计划,把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和设计推广到其他国家。


    怎么样来实现用非遗文创产品产生更多商业价值?“根据当地的农户、地区的特色商品来进行设计。”何人可表示,有的农户是做竹编的,有的是种大米的,有的是酿酒的,有的是种水果的,根据这些农户不同的产品来设计品牌,设计包装,再通过电商渠道把它们卖到市场上。


    据了解,为了推广湖南的非遗和一系列的成果,何人可联合高校、企业前往米兰等地举办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近十年来,有来自14个国家,400多位设计家、艺术事、学生、老师共同参与其中。     


    通讯员易彬记者徐海瑞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