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夫妻店背后全是坚强与爱[潇湘晨报]


 
刘艳。图/实习生王佳箐

    早上六点半,长沙岳麓区西江庭院小区的“刘艳食品商店”准时开门。邓宗仁把装着水果、槟榔的货架搬出去,摆在门口,和常人不同的是,他搬运货架用的不是两双手,而是仅剩一半的左臂,和孩子般的右手。

 

    摆放货物,则得妻子刘艳出马。由于右脚变形,她只得拄着拐杖行走到货架处,再搬一个凳子坐在货架旁,摆一点挪一点,细心摆放着货物。

 

    就这样,夫妻俩劳动分工,撑起了这家特殊的小商店。

 

    本报实习生王佳箐记者宋凯欣长沙报道

 

    在长沙岳麓区西江庭院小区,有着一家特殊的杂货店,经营这家店的是一对残疾夫妻。

 

    丈夫邓宗仁六岁时不小心触碰到高压电,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失去了一半的左臂,右手也停止发育,至今仍像孩子的手一样。妻子刘艳一岁时因为一场高烧,得了小儿麻痹,右脚变形,只能拄着拐杖行走。

 

    这样一对看似在生活中处处充满不便的夫妻,到如今,已彼此帮扶了21年,不仅搭建起一个小家庭,也把他们的杂货店经营了下来。

 

    “这可能也是一种缘分”

 

    邓宗仁是益阳人,刘艳是常德人,本来很难有交际,巧的是,两人的亲戚是邻居。

 

    通过亲戚朋友介绍,1995年,22岁的邓宗仁和15岁的刘艳第一次见面,当时刘艳觉得自己还小,从没想过结婚的事,对于媒人的撮合也一口回绝。但她对邓宗仁的第一印象还不错:“感觉他比较活泼,人很踏实,对我父母也很好。”虽然邓宗仁残疾,但刘艳也并不介意。

 

    在那之后,有人想给刘艳介绍另一个人,但她连面都没见就拒绝了。刘艳的妈妈和舅舅担心她嫁不出去,都想劝她接受邓宗仁。

 

    1997年,刘艳终于松口,答应再次见面。当时邓宗仁在老家开了一个超市,刘艳去了益阳,就坐在他的店里,两人都不怎么说话,但也没觉得尴尬。

 

    “这可能也是一种缘分吧。”刘艳笑着说。1998年底,两人结婚了。婚后没多久,邓宗仁夫妻就去了沅江做生意,他们卖过衣服、皮鞋,也开过烧烤店。

 

    在他们看来,婚后的生活平平淡淡,两人也不需要太多磨合,自然地互相扶持、互相照顾着。在旁人眼中,邓宗仁夫妻的生活应是处处充满着不方便,但刘艳说自己早已习惯了,她和丈夫都不会把自己和对方当作是残疾人,无论是做饭洗衣还是其他,虽然最开始都会有些不适应,但熟能生巧,这些都不是无法克服的障碍。

 

    刘艳说,自己和丈夫很少会谈到有关残疾的问题,对于邓宗仁六岁时的那场意外,她也很少过问,“说起来的话还是会有点伤心吧”。

 

    “他不能做的就我来做”

 

    2008年初,邓宗仁夫妻经亲戚介绍,来到长沙岳麓区西江庭院小区,开了家“刘艳食品商店”。

 

    尽管身体有所不便,但两人仍坚持了下来。如今,邓宗仁早已能够熟练地用两只手臂搬起一个纸箱。虽然他的右手像六岁孩童,却拥有成人的力气,在家里负责搬运重物。每天早上六点半,杂货店准时开门,邓宗仁就把装着水果、槟榔的货架搬出去,摆在门口。当顾客要买西瓜时,他便将塑料袋套在西瓜上,再滚一滚,让封口朝上。

 

    不过,邓宗仁的右手太小,摆放货物的工作还是要交给刘艳完成,但她拄着拐杖,不方便来回弯腰、起身,刘艳就搬一个凳子坐在货架旁,摆一点挪一点。进的货比较多时,刘艳要花一个上午才能把商品全部摆在货架上。

 

    拄着拐杖也会影响刘艳用手,虽然她说自己早已适应,但偶尔还是会不小心摔碎碗盘。因此,在刘艳食品商店里,用玻璃瓶装的酱油、醋都被放在三至五层的货架上。

 

    刘艳说,结婚21年,他们二人从来没有因为劳动分工吵过架,她自然地承担着炒菜、洗衣服的工作,饭做好后邓宗仁也会帮忙端菜,两只手抬着盘子放在桌子边缘,再用胳膊一点点向里推。

 

    起初,在西江庭院小区只有他们这一家杂货店,附近的居民都会过来买些日用品。久而久之,刘艳几乎把住在附近的人都认识了,相熟的朋友有时还会帮他们买菜,直接送到店里。但现在店铺越来越多,网上购物越来越方便,他们夫妻的生意也越来越难做,刘艳不得不考虑把店面转出去,另外找个生意做,至于做什么,她还没想好,只是希望更稳定可靠一些。

 

    拄着拐杖整理货柜上的瓶瓶罐罐,说着对未来的思考,刘艳面带笑意。对于这对夫妻而言,已走过太多颠簸的路,接下来,他们仍相信可以相伴着走下去。

 

    “他不能做的就我来做,我不能做的就他来做。”刘艳说。

    

    本报实习生王佳箐记者宋凯欣长沙报道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