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鸡圆了杨小玲的脱贫梦[海东时报]

时报记者 胡生敏 通讯员 赵玉莲

“啾啾啾……”早上起来,和平日一样,杨小玲手脚麻利地把菜叶剁碎,装进篮子,走进鸡舍,投到食槽。一只只黑土鸡伸长脖子,扑动翅膀,飞快地奔过去,“狼吞虎咽”地吃食。这些散养的黑土鸡在山坡吃虫子、啄野菜,总觉得吃不饱,每天回家总要主人给它们补充点野菜或者谷物。

杨小玲出生在陕西蓝田,1997年到青海平安饲料公司工作。后来,因公司效益不佳,杨小玲转到北京一家私企打工。命运多舛,2006年杨小玲被查出乳腺癌,坎坷的命运让她学会了坚强,经朋友推荐,她到河南洛阳一家医院学习营养调理,并取得了营养师资格证,她把学到的营养调理知识,用到自己身上。幸运的是,经过三年的调节,病情基本稳定。

2013年,杨小玲回到了海东市平安区。互助土族自治县红崖子沟乡担水路村的一位村民看到她生活艰辛,把七分土地免费让给她种植,当年夏季就收成了几百斤油菜籽。2017年,她又在担水路村捡起五六亩撂荒地,种上了小麦、土豆、油菜籽等农作物,经过辛勤耕耘,每年收成都不错,保障自家食用外,剩余部分出售换钱。她坚持施农家肥、不施化肥,坚持人工拔草、不喷除草剂、不喷农药,保证了绿色环保,无污染、无公害,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

穷则思变。杨小玲说:“看见路边滋长的野菜、中药材年复一年都浪费了,便萌生了她的养鸡脱贫梦。”

说干就干,2019年3月,她在自家树林子里修建了一个简易鸡舍,贷了5万元扶贫养殖贷款,她和村里一个朋友去江苏省泗洪县鸡鸭鹅大型孵化场,买了5000只小鸡。怀揣着梦想,怀揣着期待,怀揣着喜悦,回到了青海。

令杨小玲始料未及的是,没过一个月,5000只小鸡全部死完了。

杨小玲说:“创业真难,打击太大。但是,经过前思后想,认真总结经验,我想不能就这样结束我的脱贫梦,不能长期靠政府生活。我要靠养鸡,还贷款,我要靠养鸡,实现脱贫致富梦。”痛定思痛,她决定再购小鸡。

今年4月份,杨小玲在当地买了200只黑土鸡苗,在乡兽医站技术人员的耐心指导下,一边学习、一边饲养,汲取教训、积累经验,成活率达到了99%。

黑土鸡爱吃杏子、绿叶,她就到邻村山坡上去采集,把剩下的野菜、黄芪和柴胡等都晒干储藏。她还挖了三个地窖,贮藏土豆、胡萝卜、甜菜根,以备冬天喂鸡。土鸡散养,羽毛黑亮,善于飞翔,啄食虫子、草籽、谷物、山杏、中药材等,这让她的土鸡肉质非同一般。

酒香不怕巷子深。虽在小山村,也有不少人登门买鸡。目前,以每只百元以上的价格已卖出了一部分。杨小玲开心地说,她拿到了创业路上的第一桶金。

养鸡小有成功,杨小玲的心理压力减小,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她说,等她养的黑土鸡有了知名度后,打算扩大养殖规模,给市场提供更多的绿色食品、营养食品,让更多人品尝到她养殖的土鸡肉和土鸡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