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非遗传承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成果展——青海馆面积约100平方米,展品均来自西宁市、海东市、海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等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和传统工艺工作站。展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传承人精品力作,也有非遗创新产品,更有扶贫工坊探索制作的刺绣新品。包括唐卡、泥塑、银铜器具及“青绣”挂件、杯垫、手包、丝巾等。主要展示我省非遗保护工作在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增强群众文化自信,助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等方面的成果与实践。展览现场还有3名传承人进行活态展演。
据悉,此次我省还组织国家级非遗项目藏族扎木聂弹唱技艺传承人参加“中国传统技艺竞技擂台”活动,展现我省藏族扎木聂琴手工制作技艺的工艺流程,让观众近距离体会扎木聂弹唱艺术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青海加大非遗保护传承助推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力度,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将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设为“非遗+扶贫”试点县。2019年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设立同仁县热贡龙树画院、尕藏热贡文化有限公司为“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参与建档立卡户167户,472人,通过资金、项目支持、技艺培训等,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战略实施,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居家就业,增收致富。同仁县吾屯村、年都乎村已成为青海精准扶贫工作中通过非遗保护传承增收致富的先进典型,唐卡、堆绣、泥塑产品销售已成为当地群众家庭收入主要来源。
2019年9月,青海省贯彻落实国家振兴贫困地区传统工艺助力精准扶贫部署要求,围绕省委、省政府“青绣”品牌打造提升决策部署,全面开展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工作,选定在帮助贫困群众就业,集中开展刺绣工艺生产、积极开展对外展示交流等方面具有突出贡献的湟中马莲花民间工艺文化传承有限公司等6家刺绣公司,设立省级“青绣”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支持开展民族刺绣手工加工销售、展示交流、研发创新、宣传培训等活动,充分发挥民族传统刺绣工艺特有优势,推动非遗助力精准扶贫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