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稳就业是企业与求职者之间的桥梁”;
“稳就业为我打开外面世界的一扇窗”;
“稳就业让我带领上百个家庭富起来”;
“青海就业工作干得真好,干得漂亮,我们发自内心感谢”……
许许多多就业者对我省就业工作高度赞扬。
就业,一头连着家庭生计,一头连着经济大势;就业关系百姓“钱袋子”,关乎千家万户“获得感”。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把稳就业作为首要任务和头等大事,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牢牢将就业工作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托稳就业大局,筑牢“民生之本”。
2019年,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就业形势严峻,面对重重困难,省人社厅不惧挑战,团结奉献,攻坚克难,创新工作,交出了一个个令人鼓舞的数字——全省城镇新增就业6.3万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13万人次,均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全省各级人社部门组织职业技能提升补贴性培训10.25万人(次);全省人社部门举办各类专场招聘会390场,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3.1万余个;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减轻企业(单位)负担17.59亿元……这一系列亮眼成绩单,也不断激发着全省高校毕业生、企业职工、农民工们的就业热情和就业信心。
重点群体
就业福利来了
【就业镜头】2019年3月2日,尽管三月初的西宁春寒料峭,但新宁广场已人流如织。“春风行动”省级专场招聘会现场,多个用工单位的招聘“摊位”前都排起了长队,求职者认真物色心仪的岗位,详细询问招聘情况,都希望能在家门口找到好工作。“在今天的晚报上我看到在新宁广场举办规模最大的‘春风行动’招聘会,立刻叫上同伴来看看有没有适合我们的岗位,没想到招聘会现场有这么多企业,涵盖了各行各业!”携同伴参加招聘会的张春玲说。“每年春节过后正好是用工荒的时候,这场招聘会如同雪中送炭,为我们企业和求职者搭建了一座桥梁,招聘会刚刚开始,就已经有20多名求职者来登记了。”前来觅人才的某食品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说。
【数据说话】2019年,全省人社部门累计举办各类专场招聘会390场,组织10440多家企业和用工单位进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23.1万余个。
【政策支持】针对城镇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企业去产能分流职工、贫困家庭劳动力、残疾人、妇女等各类重点就业群体,省人社厅年内持续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金秋招聘月”“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基本形成了年年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周周有招聘会的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为切实发挥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搭建劳动力供需平台促进就业作用,贯彻东西部扶贫协作,省人社厅主动加强与江苏省人社部门沟通。在‘金秋招聘月’活动期间,江苏省无锡市组织‘美的’‘小天鹅’等知名企业赴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参加招聘活动,达成就业意向近百人。”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贫困生 踏上就业新征程
【就业镜头】2019年5月8日早晨,带着对“外面世界”的憧憬和职场生涯的期许,西宁市湟中县41名职教中心的贫困家庭学生前往南京市栖霞区实习务工。一大早,西宁火车站进站口,41名满怀欣喜的湟中县职教中心贫困家庭学生,排着队等候通过安检。“长这么大我还是第一次离开家,心里既紧张又兴奋,这是一次就业机会,更是一次开拓眼界的好机会,很向往外面的世界,希望可以在那边找到一份适合自己、能让自己有一技之长的工作。”即将走进安检的贫困生刘婷说。
【数字说话】2019年,转移就业贫困劳动力1.33万人,扶持有创业意愿和能力的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139人。
【政策支持】“依托东西部扶贫协作协议和对口援青工作机制开展跨省劳务协作,为我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和省外企业用工提供平台,有力推动有组织劳务协作更加深入持久开展。”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说。
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困难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人员,集中开展“劳务组织提升行动”“精准对接行动”“专场招聘行动”“创业指导行动”“技能扶贫行动”“市场援助行动”等六大行动,为他们就业提供“一对一”帮扶活动,促进实现就业脱贫。2019年共为2751名困难应届高校毕业生发放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275.1万元。组织开展2019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招募工作,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和服务,增强基层扶贫帮扶力量。实现贫困村公益性岗位全覆盖,安置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实现了稳定就业。
劳务经纪人 带领乡亲奔小康
【就业镜头】在政府就业部门稳步推进的政策扶持下,更多的劳务经纪人选择把带动群众转移就业当做工作重心。杨吉加原本是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常牧镇达尕羊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参加县就业部门的技能培训项目后,顺利实现了外出务工,增收脱贫;后来,他又参加了“贵德县劳务经纪人培训班”,成为一名合格的劳务经纪人,开始了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劳务经纪人的华丽转身。杨吉加动情地说:“我一个人在外务工,只能让一个家庭富起来。现在有一百多个乡亲们跟着我,就能帮助几十、上百个家庭富起来。”
【数据说话】2019年,全省各地共组织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13万人次,劳务收入89.36亿元,人均年劳务收入近8000元。劳务经济已经成为广大农牧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化隆牛肉面”“乐都高原电建”“黄南热贡艺术”“大通生态旅游”等独具青海特色的劳务品牌,因带动转移就业人数多、收入稳、范围广而影响力较大,为全省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
【政策支持】“我省农业、工业基础薄弱,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难度较大。近年来,我省努力拓展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扎实推进就业扶贫工作,把打造劳务品牌建设作为解决农牧区广大劳动力就业生计和加快促进全省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重要举措之一。”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说。
海西州枸杞种植面积达47.42万亩,对人工采摘劳动力需求旺盛。近几年“海西枸杞采摘”年均使用采摘工9万人次,占全省劳动力转移就业的8.1%,已成为我省蓬勃发展壮大的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活动。2019年“海西采摘枸杞”活动共使用省内外采摘劳务工9.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6.14亿元,人均收入6765元,对全省转移就业形成了较强的辐射作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