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新材料、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海东市积极对接引进省外项目和人才,结合园区产业定位,通过打造以中钛青锻装备制造、宝恒绿色建筑产业等为主的装备制造园;以青稞酒酿造、高原绿色食品及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制药、民族文化旅游工艺品加工为主导产业的绿色产业园;以仙红、达山为主的清真产业园,引进龙头企业及行业优势项目,吸引上下游关联企业聚集,补足了产业链薄弱环节。去年,指导“河湟刺绣”非遗保护及开发利用、药食两用青海特色资源功能性饮品开发等8个创新创业团队和12家企业打造完整的事业生态链。鼓励引导海恩露、青海圣禾等企业在青稞全粉、精炼油、乳制品、唐卡、藏族服饰等行业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创新创业载体。以“青洽会”为契机,组织120余名青年企业家赴江苏省无锡市、广东省深圳市等地开展6次青海特色商品专业专场推介活动,精心搭建政、商、学三位一体的交流平台,吸引了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家来海东寻找商机、投资兴业。
通过搭建企业人才培养“孵化场”,定期组织市属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开展“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学习国际化、市场化、集团化的管理经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高级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训500多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举办“创客中国”活动,对50多家企业进行创新培训和商业计划梳理,为企业展示风采、创新发展提供了明确方向。实行“高校教授+企业家”的“双导师”制,从企业家、行业专家、高等院校专家及政府职能部门等选聘22名创业导师,帮助企业进行问题诊断和发展咨询。在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现有互助堆绣、化隆回绣等12个技能大师,化隆嘎雅、循化岗拉唐卡等6个工作室。
在用才方面,突出企业主体作用,建立了中国青稞酒研究院、青海比亚迪第二研发事业部等4个工作站室,以开放式、网络化、集聚化的运作模式吸引高层次人才加盟。其中,中国青稞酒研究院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带队,引进了6名专家教授,11名博士,聘任赛迪院为工业企业咨询中心,编制了《海东工业发展战略研究》。通过健全人才工作网络,设立人才库、工作站(室)、人才联络员,成功打造了一支懂产业、懂科技、懂企业管理和经营、懂商业运作的人才工作队伍,并通过为各类人才提供培训学习、市场拓展、项目对接等全过程、专业化、“保姆式”服务,让更多人才没有后顾之忧,安心扎根企业,推动发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