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亲们的日子好起来[朝阳日报]

本报记者 李树军

这里有保护地暖棚595栋,冷棚110栋,户均一个,光保护地一项全村年收入2600万元;这里有朝阳市第一家村办合作社---“利万家”果蔬专业种植合作社,现有社员股民181人,有200亩特色农业产业园区,蔬菜大棚内安装电子监控,水肥一体化等先进设施,其产品远销省内外20多个大中城市,并出口俄罗斯等国家;2019年,这个村集体纯收入超过8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5万元;这里就是凌源市牛营子镇郭家店村。郭家店村实现了从穷乡僻壤、靠天吃饭的农业小山村向农业现代化新农村的华丽转身,靠的就是一位全心全意带领村民致富的带头人---赵海利。

2010年,赵海利高票当选为郭家店村党支部书记。土生土长的赵海利刚刚接管的村办公场所锁锈房旧,村里负债累累。他深知自然条件是制约当地发展、导致村民贫困的瓶颈所在,贫瘠的土地干旱少雨,交通不畅,信息闭塞。开弓没有回头箭,赵海利义无反顾、横下一条心,要在这个穷山村创造奇迹,要让乡亲们日子好起来,钱包鼓起来,村貌靓起来。他一上任就带领村“两委”班子走村串巷,与乡亲座谈摸底,统一了思想,确定了发展保护地,领办合作社,向荒坡沟滩要效益发展思路。调子定了,说干就干。他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强力推进保护地建设,首先在哈叭气组、北山组河滩地建起了100亩连片大棚,接着又在曹家炉等五个村民组依山而建400亩大棚。几年来,发展保护地暖棚595栋,冷棚110栋,户均一个,光保护地一项全村年收入2600万元。

随着保护地大棚发展,蔬菜暖棚成为全村支柱产业,赵海利敏锐地察觉到一家一户单打独斗发展抵御风险弱。2010年10月,在赵海利倡导下,村“两委”班子成员带头垫资27万元,成立朝阳市第一家村办合作社---“利万家”果蔬专业种植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发展社员股民181人,监事3人,成员7人,赵海利担任理事长、法人。合作社现有资产暖棚53栋,形成了200亩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冷棚27栋,棚内安装物联网,电子监控,水肥一体化等先进设施,产品远销省内外20多个大中城市,并出口俄罗斯等国家。建有占地12.7亩的蔬菜交易市场一处,固定资产折合390万元。合作社成立了党支部,发展党员7人。在合作社带动下,全村人均收入增加2000元以上。通过合作社入股以及收取菜市场出租费用等方式,村集体收入每年都能达到10万元以上。

近年来,在赵海利的带领下,以合作社为龙头,以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特色优质高效农业为主导,科技兴村,产业富农,郭家店村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村民,村里开发建设了农贸市场,蔬菜收购市场商业一条街,建起了村民住宅楼,现已有40多户村民入住。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他们投入460万元,硬化水泥道路26公里,新建垃圾池16个,公厕5个,栽植景观花草30000株,建标准化教学楼2000平方米,新建村办公场所280平方米,文化广场2600平方米,安装路灯110盏,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村民交口称赞。

自2017年底至今,生猪市场紧俏价格飙升,赵海利瞄准市场需求,毅然决然在郭家店组流转土地25亩,投资175万元,建温室生猪养殖场一座,年出栏2000头,实现村集体收入12万元。之后又继续投入330万元,建设年出栏生猪4000头的温室养殖场二期工程现已竣工并投产,此项目可使村集体收入达28万元。既要让村民口袋富起来也要头脑富起来,赵海利组织社员学习法律、法规及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进一步明确了合作社的发展方向,激发了农民的创新创业热情,为脱贫攻坚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

赵海利扎根农村,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满腔热情,积极发挥党组织在农村基层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他带领村民遵纪守法,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务实创业,深入村民中,普及文明乡风,传承农耕文明,谱写了自强不息的富民、强村的新篇章,全村人均收入快速增长,2018年人均收入1.5万元,到2019年村集体纯收入超过80万元。

今年初,面对突发的新冠疫情,赵海利身先士卒,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始终战斗在防疫一线,严控村民聚集、外出流动,严把外来人员输入关口。为确保农业稳产保供,他带领村民有序有效地开展了2020年春耕和合作社种植、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