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湟文化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并称黄河四大文化。在文化类型上,河湟文化最为丰富多彩,最具地方特色。因此,作为河湟文化发祥地、核心区和承载区的海东市,在打造河湟文化品牌中,需注重“源”汁原味。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郑州主持召开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对新时代黄河治理进行了顶层设计,提出了五项目标任务,其中的“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应扎实推进。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全面系统地挖掘、保护黄河历史文化遗产势在必行。而要想把黄河文化讲清楚,自然绕不开黄河源头,也就是要寻找到黄河文化之源,那就是河湟文化。
青海是黄河的发源地,古时三江源区域是一片蛮荒之地,黄河文化的“源文化”自然沉淀在了土地富饶、环境优美的“三河间”,也就是如今的海东区域。众多的历史遗存都在指向一个事实: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和兴盛历程,都是沿着黄河在迁徙流动。特别是在史前文明的发展历程中,青海扮演着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可以说青海在历史上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海东市乐都区的柳湾彩陶、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喇家遗址等,都是一个个的明证。
柳湾彩陶不仅以彩陶数量著称,重见天日的烧窑遗址还充分说明了这里曾是一个陶器“加工厂”,还有墓葬中的贝壳和植物颜料,它们作为当时的货币和交易物,来自遥远的地方,也就是说,当时的青海“经济”发达、“贸易”昌盛,是人类比较宜居的好地方,从喇家遗址的发掘中也不难看出这一点,很多大型聚落都兴起在青海。青海昆仑山的纳赤台也曾有过一个惊人的发现:在那里考古发现了数以万计的石器,很显然,那里也是一个石器“加工厂”。如今中原地区考古中经常会发现一些古玉,有些玉器被认定为昆仑玉,极有可能和青海昆仑山的石器“加工厂”有着必然的联系。
还有一个现象也能佐证青海是人类文明的“源点”之一。都说神话故事常常反映人类童年时期对自然界、人与自然关系等方面的思考。世界上有四大神话,其中之一就是昆仑神话。由此可见,以昆仑山为自然地理标志的青海,曾是远古人类集中繁衍生息的家园。还有耳熟能详的大禹治水的传说,就连正史也记载有“导水于积石”。“积石”就是我们今天说的积石山,位于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境内。也就是说,当年大禹在治理黄河水患时也是从青海开始的。
当然,时过境迁,人类沿着黄河不断顺流而下,最终成就了中原文明和海洋文明等,时至今日,四川等地的羌族群众,仍认定青海是他们的故乡。
因此,在打造河湟文化品牌过程中,我们应该紧紧抓住“源”字,对辖内各种文化类型进行一个高度概括,抓住黄河之源、文明之源、文化之源,以及人类起源和青海农耕之源、丝绸之路青海道之源等特征,结合三江之源生态体系建设这个时代课题,围绕“源”文化,深入挖掘河湟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河湟故事”,延续历史文脉,促进海东发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