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不好村‘两委’班子绝不撤离、选不准经济发展路子绝不撤离、热点难点问题不解决绝不撤离、达不到群众满意绝不撤离。”走进娘娘庙村的第一天,第一书记司宇就暗暗下定决心。在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岁月,他怀抱满腔热血,奋力投身脱贫攻坚战场,用智慧和汗水、实干和担当书写着无悔的青春,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
今年32岁的司宇是双塔区委组织部一名工作人员,去年9月被选派到双塔区孙家湾镇娘娘庙村担任第一书记。娘娘庙村是省级贫困村,全村11个村民组,460户农户、1543口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67户、511人。到任后,他从加强组织建设、促进经济发展、解决民生所需等方面入手,帮助娘娘庙村从后进变先进实现了华丽转身。在摘掉贫困帽子后,他着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建设美丽乡村、打造“中华孝心村”等工作,让村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抓班子促干劲使干部队伍“硬”起来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入村后,司宇加强学习,让自己尽快融入角色,认真学习农业生产相关知识和惠农政策,领会党和国家的农村工作方针政策,并虚心向村“两委”干部学习,学习工作方法、处理矛盾纠纷等问题的方式和技巧。针对村党组织战斗力不强、班子年龄老化、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以建强班子为抓手,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先后发展4名入党积极分子,培养2名年轻村民进入后备干部队伍。组织开展教育培训6期200余人次,有效提高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和服务群众的工作能力。同时,建立健全“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对重大事项严格按照“四议一审两公开”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促进了村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提升了村班子决策水平。
抓项目促发展使集体经济“壮”起来
为破解村集体收入薄弱、贫困户致富无门路问题,司宇积极与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沟通联系,协调24万元资金建设了3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积极争取省水利厅资金70万元,打井7眼,并协调省交通厅资金30万元硬化村路,彻底解决村民的饮水难和出行难问题。目前,已争取到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扶持资金50万元,计划打造200千瓦光伏发电,每年可为村里增加收入12万元。此外,协调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举办月嫂、面点、电焊等实用技术培训班6期,培训200余人次,帮助贫困户掌握一技之长,增强脱贫致富的能力。
抓民生促和谐
使新风正气“树”起来走村串户,倾听民意,了解民情,这是司宇从当上第一书记那天起,每天都要做的事。他先后到460户村民家中走访,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交流600多人次,帮助村民解决实际问题,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协调资金为村里新建4000平方米文化广场,并配套建设篮球场、文化墙和安装健身器材。亮化、绿化广场,新铺地砖2000平方米,新栽景观树2000棵。争取资金重新装修村卫生室,帮18户贫困户翻建和维修危房和险房。联系爱心团队,长期帮扶贫困学生、贫困户和“五保户”。格外关爱魏云喜等特殊困难村民,募集善款帮助治病。在抓好物质扶贫的同时,注重思想扶贫,组织开展“比干劲 奔小康”评比活动、创新开展“孝行村”道德教育,举办“道德大讲堂”“雷锋在身边”等活动。尤其是与“孝行天下”联合启动“中华孝心村”建设后,更加激发了全体村民内在和谐、孝老致富的动力。
“每天工作在村里,几乎没有节假日。但是看到村民脸上洋溢的笑容,听到乡亲们亲切实在的感谢,我觉得付出多少都是值得的!”就像司宇在扶贫日记中写到的一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脱贫路上青春无悔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