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津巴布韦当地时间13日,援非医疗队员中秋聚餐。 |
一个月亮下,共度中秋节。远在万里之外的非洲,中国(湖南)驻津巴布韦医疗队队员刘志中和他的队友们,对这句话特别有感触,饱含对祖国和亲人的思念。
身在异国他乡,中秋节这个象征团圆的节日,更具有特殊的含义。
这个中秋,我们连线在非洲津巴布韦开展援助的医疗队员,在美国、日本定居的华人,来看看他们今年的中秋如何度过。
文/刘志中(中国<湖南>第17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队员)
大部分在国外工作的同胞,一个最大的感受可能就是“好山好水好寂寞”。对于身处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的津巴布韦,我们援津巴布韦医疗队队员,除了寂寞,还有各种生活上的艰辛。
13日一早起来,大家就忙活起来。再过几个小时,就是国内的晚饭时间,也就是共度中秋佳节、赏月吃月饼的时候了。为了能在“一个月亮下共度中秋节”,我们医疗队一共10名队员,提前几天就开始准备一场中秋聚餐了(首都哈拉雷时间比国内晚6个小时)。
经历了断网、缺水等波折
当前津巴布韦的局势有些特殊,津巴布韦“国父”、前总统穆加贝不久前在新加坡去世,遗体于前天下午(当地时间11日)刚刚运抵津巴布韦的首都哈拉雷,我们医疗队的工作医院帕仁瑞雅塔瓦医院也正在哈拉雷。哈拉雷平静的外表下暗波涌动。
为保证大家的安全,医疗队后勤主管邓梨平副主任医师,提前组织医疗队财务主管苏维、固定资产主管尤胜副主任医师和医疗队唐庆强大厨及其他队员,来到附近的华人超市集体采购了一些菜品,就着冰箱里冰冻的羊肉,准备来一场中秋火锅聚餐。
临近中秋,身在非洲开展医疗援助的队员们,更加思乡心切。然而,近3天来,医疗队驻地的网络一直不见好转,时好时坏,断断续续,根本无法发出信息,更谈不上跟国内亲人视频见面了。为此,医疗队副书记兼翻译宋顺心和副队长江远东一直在跟网络公司电话联系,急得团团转,约好尽快来修理网络。
哈拉雷地处高原,只有旱雨两季,而今年旱季又特别干旱,缺水严重。驻地去年打了一口新井,平常大家白天都在外工作,勉强能应付,今天上午,在帮厨的李艳军副主任医师突然大喊一声:“厨房没水了!”
没水了还怎么做饭?但办法总是想出来的,医疗队队长江志超用洗脸盆和水桶装着太阳能热水器中的储备水,一人舀水、另一人洗菜。队员陈亮来回奔跑在两个水井之间,根据水压不停地切换水井,哪个井有水,就想办法打点水出来用。
热气腾腾的中秋团圆聚餐
津巴布韦当地时间9月13日中午1点(北京时间13日晚上7点),准备就绪,大家终于围坐在餐桌前,开始了热气腾腾的中秋团圆聚餐。
我们每位队员都身穿印着中国国旗的队服,面对着国旗,大家想起了万里以外的祖国和家人。虽然在这里生活远不如国内丰富,且充满了各种艰辛,但相比于每日生活开支不超过1美元的当地民众,我们生活已经很是幸福了。
在津巴布韦所到之处,医疗队员听到最多的一个词组就是“谢玛哩”(当地绍纳语的译音,是“朋友你好”的意思),看到最多的手势就是“竖起大拇指”。感谢我们背后强大的祖国,给予医疗队最坚强的支持。
聚餐后,作为医疗队宣传组长的我,组织大家开始了“中秋佳节趣味知识抢答赛”的小游戏,大家气氛活跃,轻松地玩起了游戏。在一片欢呼声和祝福声中,队长江志超给每人赠送了小礼品——一个用来记录援非生活点滴的笔记本。
不经意间,时间已到了下午3点(国内时间为晚上9点),正是家乡皓月当空、花好月圆之时,网络公司也传来好消息,驻地的网络已经修好了!大家纷纷拿起手机,迫不及待地联系自己在国内的父母、爱人和孩子:“爸爸妈妈,你们身体还好吗?”“亲爱的,你辛苦了!”“宝宝,想爸爸了吗?爸爸想你了,爸爸爱你”……
中秋聚餐虽然简单,还经历了各种波折,但大家在聚会和聊天中忘记了孤独,忘记了困难,十位兄弟姐妹其乐融融。这可能是我们这些医疗队员们度过的最特殊的一个中秋节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