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箭架起民族团结桥[海东时报]

 

□时报记者 王桂萍 通讯员 更仁吉

金秋九月,气候怡然。地处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脑山地区的石大仓乡文加山村,大山上下郁郁葱葱,村里的文化广场彩旗飘扬、鞭炮齐鸣,处处洋溢着蓬勃生机。

9月10日上午,伴随着庄严嘹亮的国歌声,由省政府办公厅驻村工作队一手策划举办的“文加山民族团结杯”传统射箭比赛正式拉开序幕,来自化隆县石大仓乡11个村120名射箭运动员组成的12支代表队依次登台亮相,汉族、藏族、回族选手们齐聚一堂,以弓箭为媒,同场竞技,奏响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进步和谐之曲。这是该村为丰富乡村群众文化生活,促进各民族之间交流互助,喜迎中华人民共和成立70华诞的一个缩影。

10时整,射箭比赛正式上演,一轮轮精彩的射击,选手们分毫不让,目视靶位,左手握弓,右手后拉弓弦直到满弦撒放,精湛的技艺赢得了群众阵阵掌声,一次次“一箭穿心”更是将赛场氛围持续推向高潮。在比赛现场,到处都能看到这样的场景,选手们秉持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道德风尚,有的聚在一起拿着各自的弓箭切磋探讨着射箭技术、技巧和比赛经验,有的相互拥抱用手机拍照合影,整个赛场充满着欢声笑语。

运动员冶宝泉说,平时只要有时间都会和亲戚朋友去比赛射箭,但像这样的活动还真是很少有机会参加,不仅能够和其他村的射箭爱好者切磋技术,还能通过比赛平台认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乡党委书记韩进祥说:“2016年前,文加山村还是县级贫困村,村民住的是土坯房,生产生活条件很差,群众文化生活单调。这几年,经过省政府办公厅联点帮扶后,投资800多万元实施了村委会、综合服务中心新建及产业扶持、文化设施等项目,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村民自主致富奔小康的意识和能力极大增强,催生了‘拉面经济+牛羊养殖’脱贫新模式,村民生产生活水平显著改善。现在村民富了,文化生活也丰富了,经常参加一些文体活动,群众对党的惠民政策非常拥护,感谢党给群众创造了这么美好的生活。”

在比赛现场,省政府办公厅派驻文加山村“第一书记”王春生说:“我们驻村工作队组织这次比赛,主要是对精神文化脱贫成果的一次重要展示,旨在以喜闻乐见的传统方式,促进各民族团结、交流与融合发展,展现各族群众脱贫奔小康的良好精神风貌。通过这次比赛,不仅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也为各民族团结增进架起了桥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