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农田盼望更多“二三四部队”[潇湘晨报


 
益阳市赫山区欧江岔村农民在地里翻耕。图/新华社

 
春耕生产 扫描二维码看湖南各地加快推进春耕生产

    本报记者易思含实习生於广强长沙报道

 

    机械轰鸣声、雨衣摩擦声,在田间彼此交汇。春耕生产田间,很多农户边忙碌边感慨。

 

    益阳赫山区种粮大户李旭芳对记者说,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年轻人加入种粮这门职业。

 

    “这两年我的水稻产量一年比一年高,价格也一年比一年好。”岳阳县种粮大户唐禹也告诉记者,这就是他最开心的事。

 

    益阳、岳阳等地推出多项举措,从种粮到收粮各环节提升农户积极性。

 

    “春耕队友”将秧苗送往田地

 

    “现在我们种田主要有两个部队,一个是‘三八部队’,一个是‘六七八部队’。”谈到自己的春耕团队,李旭芳笑道,“‘三八部队’指的是妇女人群,‘六七八部队’就是老年人。”

 

    今年52岁的李旭芳,家住益阳市赫山区兰溪镇沙岭村,祖孙三代人均从事农业。“老父亲当家的时候家里只有7亩田。”李旭芳说,现在和儿子一起干,去年地里产了300万斤粮食。

 

    近2000亩地,种植双季稻预计年产300多万斤,这是李旭芳今年的设想。他表示要实现这一目标,光有“三八部队”和“六七八部队”还不够,还得更多年轻人加入。“要是有更多‘二三四部队’就好了,他们脑子活,学啥都快。”

 

    3月28日中午,他告诉记者,益阳下着小雨,自己和30多名“春耕队友”穿着雨衣,正在忙着把秧苗从温室运送到大田里。“从育秧温室到大田估计走一二十分钟,来来回回不知道走了多少次。”

 

    益阳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主任封伟告诉记者,农村青年劳动力不足,是全国各地都面临的状况。但是通过综合施策,能够有效推动该问题解决。他介绍,主要是抓规模种植户,提高奖励,加大农机和新科技运用,综合施策来推动解决劳动力不足。“因为外出务工工资远高于种粮的效益,单纯号召回乡务农是不现实的。”

 

    他表示,益阳市推出四大举措稳定种粮大户早稻生产基本盘。加强帮扶力量,对全市1.2万名种粮面积在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每户选派一名县乡干部包干联系;加强奖励,安排400万元奖励生产大户和先进单位(个人),评选奖励60名先进种粮大户,每户奖励2万元;加强金融支持,截至3月26日,已发放小额贷款30229万元;加强物资供应,2月14日到3月26日,共帮种粮大户协调解决早稻种子53万公斤(其中杂交稻种子8万公斤)、化肥6500吨、农药106吨等农资缺口。

 

    李旭芳表示,这些政策在他这里基本上都已经落实,自己一年要接受几次培训,现在政府有阳光培训工程。国家补贴有耕地保护补贴、双季稻补贴等等,购买农机的费用国家有的报销30%,有的报50%,“今年农村信用社已经给我贷了40万,加上我自己想办法,资金方面基本有了解决”。

    放弃打工回乡卖出价一年比一年好

 

    “一年比一年好,这就是最大的盼头。”37岁的岳阳县种粮大户唐禹说。

 

    国家规定的今年早稻最低收购价,是每100斤121元。唐禹告诉记者,他的合作社能卖130~140元,超“国家线”近20元。

 

    “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我们种的稻质量好,是富硒优质稻,硒有抗癌作用。另一个我们搞订单制,根据用户的需求,我们进行种植,所以就不会超产。”

 

    岳阳县农村农业局高级农艺师谢新良表示,近年来水稻市场价是偏低的,而一般种粮大户的水稻售价也是在国家线左右徘徊,因此唐禹的“高价”就显得较为特别。

 

    2014年10月,唐禹放弃打工,回家乡岳阳县步仙镇关王村创办了岳禹水稻专业合作社。2019年,他种植的水稻面积已达5000亩,产量800多万斤。

 

    “这两年我的水稻产量一年比一年高,价格也一年比一年好。”

 

    唐禹说,合作社高产的背后,少不了政府对他的支持。资金方面,去年年底他已经贷了100多万元,有财政贴息优惠。劳动力方面,县农机局给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员工只有拿到证件才能操作机器。此外国家的粮食差价补贴等补贴也是每年都有的一笔收入。

 

    提到今年的计划,唐禹说自己去年底已经和长沙、广西等地的大米加工公司签了订单。今年计划种稻5600余亩(大田),现在育秧工作已经完成,4月初,这些秧苗将全部进行机械化播种。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