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库捞上来的大鱼 鱼出锅了 本报记者肖景昕摄
看田园风景,品乡风乡俗。近日,记者一行来到位于朝阳县六家子镇老虎沟村的元宝山水库看到,这里不仅风光旖旎,而且是鱼米之乡,尤其水库老守库员王玉来夫妇的热情好客和他们炖的水库鱼的鲜香,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回味无穷。
元宝山水库是小凌河上游干流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于1970年动工修建,1975年1月主体工程建成蓄水。当时修建水库的组织单位是朝阳县农业组,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后移交给元宝山水库管理处管理。“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元宝山水库面积2100亩,坝顶高282.6米,坝顶宽4米。正常高水位277.6米,库容1500万立方米,最大泄洪量每秒1900立方米。除险加固后,最大库容2677万立方米,属中型水库,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水库发展水产品养殖,盛产鱼虾蟹。
“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今年72岁的王玉来老人是元宝山水库第一代守库员,退休后因舍不得离开这里,便与老伴许润芝在水库岸边修篱种菊,侍弄果园,偶尔给来这里游玩的朋友做顿农家饭。许润芝今年68岁,原朝阳县维修厂退休,娘家是朝阳县西五家子乡三道沟村,她是清朝举人许植椿、秀才许植桐家族第八代传承人之一。王玉来夫妇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朝阳街里生活,二儿子特别优秀,读大学期间被选拔到部队,二儿子和二儿媳都是部队军官。老两口固守田园,只为了一份情怀,他们喜欢跟游人聊天,讲述与水库有关的故事和回忆。
王玉来夫妇炖的鱼,是当地美食一绝。打捞上来的活鱼,宰杀、收拾干净后,切成几大段,浸过水后再捞出。屋子前面搭了两个土灶,安放两口大锅。生着火后,把鱼段倒进锅里,把水㸆干。放少许底油,把一小盆(相当于一个中碗)切好的葱姜、青柿子片、黄瓜片、土豆片、苦瓜片、豆角、辣椒放进锅里,再放少量大料花椒,填上清水开始炖。木火炖一小时后,敞开锅盖,一股浓郁的鱼香扑鼻而来,汤已变成乳白色。王玉来老人先把鱼捞出来,再往盆里浇汤,然后撒上香菜。喝一口鱼汤,没有一点腥味,格外鲜美。老两口用木火铁锅炖的排骨也格外好吃,味道独特。有游客前来,许润芝格外高兴,不怕费事,把从水库捞上来的小鱼收拾干净,炸鱼给游客吃。炸鱼又香又脆,刺已炸酥,可以连刺一起吃。做了一桌子农家饭菜,原汁原味,每道菜都是那么可口。吃饭就坐在塑钢房里吃,窗外即是水库,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感觉,十分惬意。
土屋,一对慈祥的老人和一条狗,满院子的蔬菜、果树和鲜花。葱、香菜等都在打籽儿,不禁想起顾城的诗:“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俩站着不说话。”王玉来夫妇的相互陪伴就是这样简单而美好。正是杏成熟的季节,果园里的杏,可以随便采摘,随便吃。同行的一位大哥,已经年过花甲,却焕发了童心,竟然爬到树上摘杏吃。任谁到了这个世外桃源,心灵都会回归,都会变得像孩子一样简单而快乐。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