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多措并举确保农村群众不因旱致贫返贫(燕

本报讯(记者刘勇)7月29日,记者从市扶贫办获悉,自7月初以来,我市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温度偏高,土壤缺墒,伏旱严重,北票市大部分乡镇、朝阳县西南部分乡镇、喀左县部分乡镇出现不同程度旱情,部分群众致贫返贫风险增加。旱情出现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调度调研旱情,建立了市委常委包县制度,迅速组织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开展抗旱自救工作,坚决克服旱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确保农村群众不因旱致贫返贫。

在预防方面,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节水高效农业,继续扩大杂粮杂豆种植面积,全市种植杂粮杂豆等节水抗旱作物157万亩,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2万亩,新增高效节水滴灌覆盖面积12.9万亩,最大限度降低旱情对种植业的影响。积极扩大大田玉米保险承保面积,目前,全市承保大田保险面积503万亩,市县财政承担80%的保费投入,实现了对所有贫困村的全覆盖。全面落实防贫保险,按照每人每年100元的标准,市本级投入1824万元,为全市18.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缴纳防贫保险,确定5500元为防贫保障线,为防止因灾致贫返贫提供了有效保障。

在监测方面,强化部门联动配合,扶贫、农业农村、水务、应急和气象等部门积极协作,开展筛查预警工作,加强监测分析和科学研判,及时发布旱情预警信息。扶贫部门结合脱贫攻坚普查互检,将旱情对贫困户生产生活用水影响作为普查重点内容,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反馈各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成立工作专班,投入机动抗旱设备3.49万台套,机动运水车2400辆,完成抗旱浇灌面积62.83千公顷。组织技术骨干分赴各县(市)区调查旱情,第一时间深入受灾现场,及时开展查灾验灾,加强作物分类指导。对于绝收地块,科学指导抢种其他生长期短的耐旱作物,切实减轻灾害损失。水务部门充分发挥乡镇水利站、村级水管员作用,动态掌握饮水安全情况,严密监测农村水源井水位变化。对因旱情出现饮水安全问题的15户25人,已采取工程措施等方式予以解决。

在帮扶方面,及时落实帮扶政策,全面落实《关于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指导意见》,从补充发展短平快产业项目、金融扶贫、安置就业等方面开展针对性帮扶,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及时纳入低保兜底保障范围。实施专项救助。农业农村局、民政局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根据干旱情况,积极做好灾情认定,利用救灾资金积极开展临时救助。目前,北票市专门下发了实施专项临时救助的通知,针对受旱情影响的贫困户,按照500-5000元标准,实施差别救助;对遭遇特别重大困难的贫困户,采取一事一议形式予以特殊救助。启动保险理赔程序,根据旱情影响情况,及时启动大田玉米保险和防贫保险评估和理赔程序,坚决消除旱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及时化解致贫返贫风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