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黎晓刚摄 |
本报讯(记者 樊娅楠)西宁国民经济“体检”报告出炉!8月13日,我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西宁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相关情况和主要数据。此次普查全面摸清了我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家底,真实反映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是对国民经济一次高质量的“体检”,全面勾勒出西宁经济新图景。
从各项数据指标来看,我市经济最新“家底”如何?
经济规模大幅提高
看法人、产业活动单位数和个体经济户:2018年末,全市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37657个,比2013年末(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增长163.6%;产业活动单位43613个,增长132.8%;个体经营户115725个。
看从业人员情况:2018年末,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640415人,比2013年末增加45440人,增长7.6%,其中女性从业人员244141人。
看市场主体的资产负债和营业收入情况:2018年末,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5188.0 亿元,法人单位负债合计8608.9亿元,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实现营业收入3831.1亿元。
发展结构持续优化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协调发展取得新进展。从单位数量、从业人员、资产、营业收入等多方面看,第三产业占比较上次普查有大幅度提升,深刻反映出我市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
看新兴产业发展,2018年末,全市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56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22.2%;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41个,比2013年末增长57.7%,占规模以上制造业的比重为16.3%,比2013年提高4.0个百分点;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3830个,比2013年末增长234.2%,从业人员24292人,比2013年末下降7.9%,资产总计2341122.7万元,比2013年末增长32.3%。从研发投入来看,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R&D经费支出49151.1万元,比2013年增长7.0%,R&D经费与营业收入之比为0.4%。
“西宁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普查全过程公开透明,使我们获得了极其宝贵的国民经济海量数据,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数据支持。下一步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用好普查数据,推进数据开放共享,确保普查成果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实现效用最大化,为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和新时代幸福西宁提供准确、科学、及时、权威的统计数据信息支撑。”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何煜晖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