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就在车间上班,下班还能回家做饭,城里人的日子不就是这样吗?”54岁村民李玉琼高兴地说,她在家不仅要照顾两个孙女,还要服侍80余岁的母亲,每月抽空来扶贫车间上班,能挣两三千元,她十分满足。
68岁村民陈文琼从未外出务工,如今在家照顾生病的老伴,还带着一个孙子,现在她从事剪线头的工作。“两角钱一件,每月可挣七八百元。”陈文琼对这份工作十分满意。
新店镇暗滩村的周兴君相对年轻,今年38岁。她的丈夫患重病,失去劳动能力,家里还有3个正在读书的孩子,一家人生活十分困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国家政策好,但自己也要努力。”周兴君年轻时在制衣厂工作过,凭着娴熟的技术,如今每月能挣3000余元。
“佳合制衣厂2018年在营山国际工业港建厂投产,目前吸纳了200余人就业。为吸纳乡镇更多的人就业,该厂在营山设立了12个扶贫车间,针对不同就业群体,采取弹性上班时间,确保群众就业、务农、照顾家人几不误。”车间负责人杨洪露介绍说。
营山县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郭欣介绍,该县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时,发现很多村民因缺技术、年龄大、文化程度低等原因无法外出务工。该县以贫困人口切身需求为出发点,创新扶贫举措,鼓励当地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加工型企业在县内各乡镇创办“扶贫车间”,搭建就业平台,让贫困群众就近就业。目前,该县已在骆市、小桥、老林、孔雀等乡镇创建“扶贫车间”19个,累计吸纳就业人员近50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06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