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政策的支持,让广大的乡村教师的待遇得到进一步提高,并优化教育资源,减少城乡教育的差距。
本报记者李柯夫长沙报道
近日,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10条措施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与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联动增长机制、建立乡村教师人才津贴制度……相关规定从今年10月1日起实行。
建立乡村教师人才津贴制度
意见指出,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与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联动增长机制、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保障定期报告及监督检查机制,确保包括乡村教师在内的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落实乡村教师享受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乡镇工作补贴和贫困地区乡村教师人才津贴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提高标准,在绩效工资分配时向艰苦地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教师倾斜,着力构建“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
从2019年9月1日起在全省贫困地区以外的县市区建立乡村教师人才津贴制度,对农村中小学具有初级以上职称(含初级)的在编在岗教师(含特岗教师),根据学校所在位置,区分行政村(含自然村)所在地、乡镇政府所在地(不含街道、县城关镇)两类情况,分别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300元、150元的人才津贴。
符合条件的非在编教师要加快入编
对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实行编制配备倾斜政策。各地在核定的编制总量内,优先为乡村学校配备合格教师,保障所有班级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保障乡村小规模学校少先队辅导员配备,结合实际多渠道统筹配备乡镇寄宿制学校宿管、食堂、安保等工勤服务人员及卫生人员。严禁挤占、挪用和截留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严禁在有合格教师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长期聘用代课教师,对符合条件的非在编教师要加快入编,不得产生新的代课教师。
在乡镇中小学建立基层职称制度
同时,加大乡村教师职称支持力度。适应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需要,调整中小学岗位设置方案,增设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岗位。在乡镇中小学建立“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定期服务”的基层职称制度。对乡镇中小学“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定期服务”的中级、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实行总量控制、比例单列,不占当地专业技术中级、高级结构比例。建立资深乡村教师职称制度,对在乡村学校从教累计满30年的男教师、满25年的女教师,且申报当年年底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2年,目前还是中级职称、符合评审条件与标准的乡村教师,直接评聘为基层高级教师。乡村学校教师评定为特级教师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须服务5年后方可流动。
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交流轮岗以城乡学校之间为主,有序促进城区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逐步缩小校长教师配备的城乡差距、校际差距。
湖南53人入围“马云乡村人才计划”
本报长沙讯近日,马云公益基金会对外公布包括“马云乡村教师奖”在内的“马云乡村人才计划”三个公益项目的提名名单,正式在官方网站(www.mayun.xin)公示。这是基于近两个月40位评委的评选、项目人员及志愿者的实地走访、信息核实等环节后产生的。其中,湖南有7名乡村教师、1名乡村校长、45名乡村师范生入围提名名单。
据悉,终评将于10月、11月分别在长沙、西安和成都举行,最终获奖/入选名单将于2020年1月在三亚举行的马云乡村教师奖颁奖典礼上公布。
此次获得提名的200位乡村教师,覆盖了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提名人数最多的省份为云南省、甘肃省,分别为26人、24人,来自“三区三州”的提名教师有15人。
在200位获提名的教师中,男教师共有101人,女教师共99人,男女比例趋向平衡。他们所在的学校,教师平均数量38人,学生平均人数567人。所属的学校类别也非常广泛,包括47所初中,61所村小,59所中心校,以及30个教学点。
在此次获提名的40位校长中,男校长33人,女校长7人。其中少数民族校长有14人,占总数的35%。在年龄分布上,他们中有26人是70后,11人为80后,3人为60后。在地区分布上,获提名的40位校长,覆盖了包括四川、贵州、云南等19个省区,34个贫困县;有10位提名校长来自“三区三州”,占比25%。
在获得提名的200位师范生中,有应届师范生128人、往届师范生72人。其中,男性提名者共33人,占比16%;女性提名者共167人,占比84%。提名师范生覆盖了包括杭州师范大学、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大学等在内的44个院校。定向公费师范生120人,占比60%。他们来自19个省市自治区,71个贫困县,覆盖范围相较于去年的5个,有明显扩大。其中84%来自农村,有14人来自“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
本报记者李柯夫 陈张书长沙报道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