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某某今年37岁,江苏省淮安市农民,9月20日凌晨时分,因独自在外流浪,被我市公安机关民警送至市救助站求助。工作人员了解得知,叶某某此前在朋友介绍下独自从老家来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务工,因迟迟没有领到工资,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随后独自离开务工处。
“他跟我们说,到那边后,他很快把来时带的钱花没了,身无分文,也没钱买票,只好沿着道路一直走,饿了就找地方要点儿吃的,走了四天,到我市境内后,被一位好心人发现,帮他报了警。”据救助站工作人员介绍,叶某某入站当晚,他们注意到,因为连续多日露宿野外,叶某某身上的衣物已经非常破旧,他自己也称很久没吃过东西。工作人员立即为他准备饭菜和全新的衣物,并将他安排到受助人员宿舍休息。
经查询,工作人员成功掌握到叶某某的户籍信息,并与当地政府部门取得联系,得知叶某某所述情况基本属实,其家庭的确比较困难。
9月24日,待叶某某状态恢复后,救助站安排专人护送他踏上回乡路。
记者了解到,近期,市救助站内流浪受助人员呈增多趋势,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外地人,因种种原因流浪至我市。救助站除尽所能为受助对象提供无偿救助外,还积极通过多种渠道查询核实受助人员户籍所在地,安排专人护送受助人员返乡,与家人团聚。
9月23日,一名女子被警方送至救助站求助时,自称是“鸽子村”人,被对象送到医院后,对象失联,使得她无法回家。救助站工作人员按照女子提供的线索,反复查询,始终没有找到有关其身份、家庭的准确信息,在交流中,察觉到女子智力方面似乎与正常人不太一样。
无奈之下,工作人员只好通过网络为她发布寻亲启事。最终,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得知女子姓陈,户籍所在地为河北保定。工作人员立即与当地救助部门进行核实沟通,于9月25日,将陈某某护送返乡。
据悉,为确保“十一”期间我市流浪乞讨人员可以得到及时救助,市救助管理站已经提前部署做足准备。“十一”放假期间,救助站每天都会安排工作人员在岗值班,同时加大对街面流浪乞讨人员巡查力度,救助热线24小时保持畅通,随时准备好为遇困人员提供临时救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履职尽责,以实际行动向祖国献礼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