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景东和他的书法情怀[潇湘晨报]

申景东在点评学员作品

抗疫义拍作品 本报记者 肖景昕摄

近日,我市德艺双馨的书法家申景东先生,参加雅鉴艺术网和艺典网拍举办的抗疫义拍活动,在两场义卖中5幅作品顺利成交,所得善款全部捐献给灾区。申景东多次参加慈善义捐活动,是一位胸怀大爱的书法家,在艺术道路上甘做铺路石,乐于奉献,成就他人,为我市书法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申景东,1959年7月出生,凌源市人,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著名书法家、书画鉴赏家。从事书法创作、书法理论研究及中国古代书画研究多年,特别对何绍基等古代书画名家的艺术有较深刻系统的认知。曾任凌源市交通局局长、朝阳市就业和人才服务局局长、朝阳市书协副主席、凌源市书协主席。现任辽宁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书法创作培训基地教师、朝阳市书协主席,为国务院表彰的先进个人。

申景东不仅是一位书法家,他更是一位书法志愿者。2004年,他全票当选凌源市书协主席。他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为书协找家,有了办公场所,还安装了电话,安排一位爱好书法的残疾人值班。书协组织不断壮大,办公场所几次搬迁,从60平方米到200平方米再到300多平方米,不仅房子租金和值班人员工资是申景东自筹的,连聘请外地教师讲课费和会员参加展览所需装裱费都是申景东自掏腰包。在申景东带动下,书协活动空前繁荣,定期举办培训班,举办书法展览,多次邀请书法名家来凌源授课,承办两届辽宁省书法培训班,为书友搭建了成长平台。2004年之前,凌源没有中国书协会员,历经几年培养,有4人加入中国书协。

有为才能有位,书协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引起了凌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提供了上千平书法活动室。

申景东担任凌源书协主席十年,书协从弱到强,会员由36人发展到200多人,经过培训的书法爱好者达到上万人,凌源书协荣获中国书协表彰先进单位,为凌源市创造全国书法之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凌源地处辽冀蒙三省交会处,申景东多次举办三省市书法联展,促进文化交流的同时,加强了交通建设等方面经济合作。

2014年,申景东调到朝阳市就业和人才服务局工作。他辞去了凌源市书协主席职务,但是,仍然是一位书法志愿者。他担任朝阳方德女子学校书法教师,不仅义务授课,还帮忙找到了一间教室。去年7月,申景东退休后,自己在市区租了一个大房子,每周四义务教授方德女子学校学员和钻石书友群学员学习书法,先后在他这学习的学员已经达到300多人。他不仅义务授课,还免费提供笔墨纸砚和字帖。申景东动员一位叫王建儒的小区保安学习书法篆刻,买了一台纯铜的近千元篆刻机器赠送给王建儒,还免费提供篆刻书籍和印章石料。王建儒感动地说,如果学不好书法篆刻,对不起申老师一片苦心。

除了线下教学,每天通过微信线上指导,学员随时向他请教,有时后半夜,他还给学员点评作品。他比有工资的老师还忙碌。有一次,申景东到上海办事,为了赶回来上课,买了当天的飞机票特意飞回朝阳,上完课后,又飞回上海。这些付出,申景东从来不告诉学员,他只是在讲课时,加入一些做人的道理。申景东教师出身,曾荣获朝阳市优秀教师称号。他始终恪守学书法先做人、做人必修德,传道、授业、育人,是他的准则。学员们纷纷赞叹,跟申老师不仅学习书法,最重要的是向他学习做人。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申景东不仅是书法志愿者,更是传统文化守望者。他无私奉献,成人达己,用大爱书写了书法情怀。本报记者 肖景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