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创新执法模式护航绿色发展(海东时报)

时报讯(记者 张娜)为切实做好环境执法检查工作,提高环境执法监管效能,海东市生态环境局以保障企业环境污染物达标排放为基准,创新执法模式,通过日常监督检查、专项督查、开展在线新技术培训等措施,推动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

在企业复工复产期间,海东市环境监理站执法人员采用联动执法、“双随机”抽查、专项检查等方式,先后深入辖区内医疗机构、污水处理站、酒厂、铁合金、碳化硅等企业,对物料贮存、应急预案制定、在线监控、消毒设施、环保设施处理运行情况等进行了全面排查,督促指导企业做好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的同时,助力企业复工复产。转变执法模式,拓宽工作思路,以主动上门服务听建议、说问题、理措施、提意见等方式,和企业负责人就其日常运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复工复产的难处等方面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合力解决问题和改正不足。

同时,该部门开展污染源自动监控新技术规范培训工作,做到零距离服务。组织6县区环境监察大队、辖区内21家已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企业及第三方运维公司等30家相关单位,举办了为期4天的全市污染源自动监控新技术规范培训及座谈会。通过培训,参训人员掌握了新技术规范内容,明晰了问题整改方向。此外,以建立正面清单为切入点,将符合污染小、吸纳就业能力强、环境信用良好、一年内无严重环境违法记录或安装了在线监控设备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等要求的水电站、畜禽养殖、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等120家企业纳入监督执法正面清单,以实施分类及差异化监管、科学合理配置执法资源,实现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企业利剑高悬。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