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商务局发挥项目管家作用 助推商贸行业恢复

本报讯 (记者 柴桂清)在市政府5月14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市商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杨运鹏介绍了市商务局通过采取落实制度、精选人员,锁定重点、制定计划,精准帮扶、务求实效措施,落实项目管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情况。截至目前,商务系统为企业解决问题23项。在受疫情影响情况下,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实现52.9亿元,增幅全省第二。

市商务局采取配备全覆盖、精英齐上阵、方式多元化、服务保障到位方法扎实推进项目管家制度建设。对全市218家限额以上企业、42家外资企业和138家外贸企业配备管家,全程协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到无死角、全覆盖。喀左县配备了业务局和属地政府两个“项目管家”。人员选择上,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精选政治素质硬、责任干劲足、业务能力突出的骨干担当管家,并实行月调度制度。朝阳县实行提级帮扶机制,由县委、县人大、县政府等领导亲自挂帅实施。采取微信、电话、现场办公、部门协作等方式沟通解决,切实履行信息员、联络员、服务员、协调员、代办员、宣传员的职责。北票市对21家加油站企业补办缺失手续审批进行打包办理,解决了环保手续不全的历史遗留问题。定期做好与企业的对接与沟通,全面掌握经营建设情况,在帮助办理前期手续、协调解决问题和困难、送政策等各个方面切实做好服务。建平县为进一步明确项目管家职责,制作下发了项目管家公示板。

2020年市商务局开展了送政策上门、外贸政策走进园区培训、企业走出去、品牌化建设四项重点帮扶活动。全面梳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以及支持外经贸发展的涉企优惠政策编写成宣传手册,深入企业开展宣传,使企业熟知各项惠企政策,将各种政策补贴落实到位。组织海关、外汇、税务及出口信用保险等相关单位,对各县(市)区进出口企业进行政策业务培训,培养外贸人才,为企业骨干人员储备做好服务。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广交会、进博会、加工贸易博览会等经贸平台,展示企业产品和形象,寻求海外和国内发展机遇,拓展市场空间,拓宽产品销路。推行“辽宁礼物”“辽宁老字号”“朝阳老字号”评选活动,宣传本土特色品牌,并帮助企业参加国内各大展会,对外推出朝阳特色产品,不断提高我市企业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2020年,商贸企业受疫情影响严重,消费行为窘态,消费信心不足。面对疫情的严峻形势,市商务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通过帮扶企业复工复产、解决防护物资短缺难题、协调企业资金需求、企业拓宽销路、企业向上争取政策支持“五帮扶”举措,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两不误。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商贸流通业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等文件10份,指导企业复工复产。将省政府支持中小企业25条和市政府30条政策等装订成册,向重点商贸企业发放2100份,向小微企业微信推送近5000条,使企业了解政策,利用政策,享受政策。初步统计,商贸服务业享受税收减免政策800万元、缓交社保政策6900万元。积极向上争取、广泛联系境内境外防护物资采购渠道,为商业城、果菜批发市场等企业联系防控物资采购事宜11次,协调口罩20000个,消杀用品4吨,有力保障企业经营必备的防疫物资要求。通过调研了解到商业城、果菜市场等15家供应企业急需周转资金2.3亿元,及时将资金需求上报市金融部门,协调解决企业贷款需求。结合商务自身职责,积极与电商平台公司协商,帮助企业出售产品。如4月19日喀左县副县长陈士忠利用抖音平台“直播带货”,短短3个小时销售106.6万元,得到了喀左本土企业的一致好评。其余各县(市)区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划利用电商平台帮助企业拓宽销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帮助解决困难。浪马、飞马两家外贸企业,2019年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加之疫情影响雪上加霜,经营面临挑战。为切实帮助企业摆脱困境,为其争取资金400万元缓解压力。

项目管家制度对于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增强政府服务理念和优化营商环境成效显著。商务局下一步还将继续抓好工作落实,在开展政策服务、组织外出展会等方面下功夫,切实解决企业难题。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