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口(图片为柳勇提供)
本报讯(记者孙健)5月28日傍晚,我市第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郑继丛在大连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平安归来。市红十字会组织志愿者前往高速公路朝阳南出口迎接。郑继丛笑着报平安说,捐献完成后经过休整,现在身体已经恢复得很好。
“等了14年,终于等到这一天!”因为造血干细胞的配型成功几率很小,能与这名患者配型成功,给自己一个帮助他人重生的机会,郑继丛坚信这是一种缘分。2006年,郑继丛参与无偿献血,有志愿者过来跟他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一事,知道能救人,经过慎重考虑,他进行血样采集加入中华骨髓库。
讲述自己的捐献过程,郑继丛说仿佛还在眼前。亲身体验了捐献的各个环节,郑继丛说,捐献者打“动员针”时,患者已经进了无菌仓。如果这时候捐献者反悔,几乎会毁灭了患者生的希望。在生命面前,没有困难。
因为供患双方双盲的原则,关于和自己配型成功的患者,郑继丛所知不多。他告诉记者,对他来说只是捐献了造血干细胞,但是对患者及其家庭来说就是新生和未来,所以一切的付出都值得。希望“生命的种子“在患者体内快速成长,他就是我的异父异母的亲兄弟,从此以后心就多了一份牵挂……
“你展现了朝阳人的责任与担当。”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他人生命,他的善心义举获得了广泛关注。在当日返程的路上,郑继丛就不断收获着关心与关爱。“很兴奋也很感动,谢谢大家。”向亲朋、同事汇报具体的捐献过程后,很多人都表示准备去登记入库。
据市红十字会介绍,到2020年4月30日,中华骨髓库的库容已达281万人份。我市目前已有6952例造血干细胞血样汇入中华骨髓库。年龄在18至45周岁符合献血标准的人留下10毫升血样后,均可以成为造血干细胞的志愿捐献者,但这只是个开始,要想成功捐献,还需要等待配型成功,非血缘关系的HLA配型相合概率没有定律,可能是几百分之一,也可能是几千万分之一,甚至更低。这就是为什么入库的血样基数不少,但能捐献成功的人却不多。我国目前等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达100多万人,虽然中华骨髓库的库容已达281万人份,但每年成功配型且捐献的例数远远满足不了临床需要。
郑继丛是我市成功配型并完成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第9例。我市目前成立了中国红十字会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总队辽宁朝阳分队,以捐献者洪书新、郑涛、安英云为骨干,将无偿献血与造血干细胞捐献相结合,开展宣传和推广工作,志愿服务已形成专业化、常态化。我市第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朝阳浪马集团职工安英云参与了当日的欢迎仪式。
两位经历了造血干细胞的爱心人士做出一个决定:多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让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得到生命的礼物,重燃生命之火。
新闻链接:
捐献造血干细胞流程:1.在省红十字会及当地市、县红十字会报名填写表格,抽取血样进行检测。2.等待患者与你配型完全相同,一般是几个月至几十年。要经常保持与省红字会联系(如更换地址、电话、手机等情况时)。3.配型成功后,进行全面体格检查,然后省红十字会将安排您捐献造血干细胞。4.注射动员剂,从捐献者手臂静脉处进针,通过血细胞分离机,提取造血干细胞200毫升左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