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妈妈徐艳艳的脱贫故事[朝阳日报]

本报记者 王甲卓

她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也是一位单亲妈妈,还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她利用4年时间,依靠养鸡成功脱贫,并带动周边乡亲共同致富。她就是国营建平县八家农场农工徐艳艳,去年她的家庭被评为朝阳市“最美农民工家庭”。

徐艳艳今年49岁,10年前,丈夫因一场意外事故离开人世,给她留下了未成年的儿子和年迈的公婆。多年来,徐艳艳独自支撑起这个家,2015年末,徐艳艳家庭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其实我真不想当贫困户,贫穷不是啥光荣的事,可我自己又没有能力把穷帽子摘掉,心里也非常着急。”徐艳艳说。恰在这时,我市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徐艳艳也看到了希望。2016年,在八家农场及帮扶干部的帮助下,徐艳艳筹措资金4万元开始养鸡。

有了自己的事业,徐艳艳既激动又胆怯,激动是因为自己终于有了脱贫的途径,胆怯则因为自己从没成规模地养过鸡,心里实在没底。徐艳艳回忆那段日子:“当时都愁坏了,4万块钱都是借的,万一赔了我可怎么还啊,那段时间天天吃不下睡不稳。”

后来,帮扶干部鼓励徐艳艳:“不会可以学啊,又不是让你研究导弹卫星,需要高科技,养鸡的技术你完全能学会。”于是,徐艳艳购买了许多养鸡方面的书籍,利用一切空闲时间一本本地“啃”,还向有养鸡经验的人请教,终于掌握了养殖技术。每天,天不亮她就起床,给鸡添饲料、清扫鸡舍;深夜,还要再起来到鸡舍转一圈,观察鸡的生长情况,发现异常就及时诊断治疗。功夫不负有心人,徐艳艳养鸡场的效益越来越好。

2016年底,徐艳艳把当初建养鸡场的借款全部还上,还有一部分剩余。2017年,她扩大养殖规模,又投资3万元,使养鸡数量由3000只增加到6000余只。2017年底,徐艳艳实现了稳定脱贫,终于摘掉戴了多年的贫困户帽子。现在,徐艳艳养鸡场的规模达到了8000余只,年纯收入6万元左右。

可贵的是,徐艳艳脱贫后没有忘记乡亲们,她带动周边很多人一起养鸡。她还毫不保留地将养鸡技术传授给乡亲,谁家养鸡遇到什么难题,她也随叫随到、帮忙解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