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一些人认为既然穿山甲可以“穿山”,那么它们的皮肉一定具有“打通”之功效,在“吃啥补啥”的影响下,这个在地球上生存了4000多万年的古老物种,被吃成了濒危。但实际上,穿山甲的鳞片是由角蛋白构成的,就像人的指甲一样。它们因喜爱吃蚂蚁,对维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月9日,潇湘晨报迎来第19届读者节,我们将主题定为:“你·我·它——拒食野生动物,构建生命共同体”。本次,我们特邀长沙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会长周灿英讲述她与穿山甲的故事。
穿山甲,这种看起来一身铁甲的“冷血”动物,实际是一种毫无攻击性的哺乳动物,因为所谓的药用价值以及“野生美味”的标签,成为世界上遭受非法贸易最严重的哺乳动物之一。
“中华穿山甲几乎是找不到了。我们用了四年的时间做野外调查,安装红外相机都没有监测到这个物种。”“穿山甲一次只有一胎,不像猫狗一样,能一次生一窝。”
长沙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会长周灿英,被同行称呼“野保女侠”,发起“寻找最后的穿山甲”活动以来,她把自己对保护穿山甲的这份坚定,持续传递到更多人的手中。
她说,穿山甲在人为圈养的环境下很难存活,这是当下穿山甲救助面对的困境。
它跟动画片里一样温顺
很多80后、90后对穿山甲的印象,大多来自动画片《葫芦娃》,那个可爱憨厚的穿山甲令人印象深刻。
“其实现实中穿山甲同样如此。”周灿英介绍,穿山甲虽然一身铠甲,但是它性格温顺,并没有任何攻击性。没有牙齿,都是用舌头上的黏液来捕食蚂蚁。
因为腿短,它无法快速奔跑,“所以在野外,穿山甲一遇到危险,就会把自己蜷缩成一团,来保护自己”。穿山甲最大的特性就是能快速打洞,“它挖洞的速度很快,打洞也很厉害,能挖十几米深”。她说,穿山甲对维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也起到重要作用。“穿山甲喜食白蚁,这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因白蚁过度繁殖而对植被造成严重的破坏。”
从事穿山甲保护工作四年以来,周灿英从未见过中华穿山甲,对此,她说,她心里是非常难受的。
她是“寻找最后的穿山甲”项目发起人。周灿英说,现在全世界八个种类的穿山甲都濒临灭绝,该项目采取野外调查、问题调研、保护宣讲、培育民间保护力量等方式,让更多人对穿山甲这一濒危物种引起关注。
她说,起初一切都很难。资金和对穿山甲的了解程度同样缺乏,质疑的声音和不理解的声音一直存在,“但是能为穿山甲这个物种的保护,起到一定的作用,所有的付出都值得,只要保护还来得及”。
老猎人因为愧疚成了一名守护者
周灿英说,在进行“寻找最后的穿山甲”项目宣传时,有位老人留给她的印象特别深。“他以前是个老猎人,伤害过穿山甲,听说现在穿山甲的境况后,他总觉得有所亏欠,于是他成为了一名守护者。”
今年74岁的陈圣支(化名)老家在怀化沅陵县农村,家里祖祖辈辈都从事打猎。陈圣支说,年轻时家里条件不好,“那时候抓到穿山甲是改善生活,肉就吃掉了。现在还记得那个肉腥味特别大”。
2010年,陈圣支在一次读报中,无意间看到了穿山甲濒临灭绝的报道。年轻时关于穿山甲的记忆一下子涌上来,“我就想到自己曾经伤害过它,非常痛心”。
从这以后,陈圣支便踏上了寻找穿山甲的路途,他想再看一看穿山甲的样子。他先是回老家怀化农村,在山里寻找,后来又向省林业厅求助,接着加入湖南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队友到江西、安徽全国各地寻找中华穿山甲的踪迹。可惜直到现在,都没有任何收获。
陈圣支也加入了长沙市野保协会2016年发起的“寻找最后的穿山甲”项目,多次到长沙各个中小学给孩子们宣讲穿山甲的知识。他表示,自己未来依然还会去找中华穿山甲。“我年轻的时候伤害过它,现在会一直进行保护它的工作,就算对它的赎罪吧。”
穿山甲很难进行人工饲养
穿山甲在世界上存在超过4000万年,是唯一身体覆盖有鳞片的哺乳动物,也是世界上遭受非法贸易最严重的哺乳动物之一。为什么这种古老的物种,现在会陷入濒危?
周灿英对记者说,“主要是人类的过度利用”。她说,用鳞甲入药和食用穿山甲是一个方面,另外就是来自于人们对穿山甲栖息地的破坏,穿山甲是狭食性动物,喜欢生活在松树林里,它们的食物蚂蚁,也在其中。但是后来因为人类的大量开发,它们的栖息地环境被破坏,导致穿山甲缺少食物来源,从而越来越少。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它们自身的繁殖力低,一年生一胎,一胎只生一个。“穿山甲是独居的动物,只有在交配季节才会彼此相遇。”
既然野外穿山甲快要灭绝了,为什么不开展人工饲养,增加它们的种群数量?她说,穿山甲是很难进行人工饲养的。“目前这项技术还没有突破,它们进化程度低,又是狭食性动物——只吃蚁类;对环境极度敏感,容易产生应激反应。另外,它们经常犯的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也很难治愈。”
穿山甲的人工饲养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周灿英说,目前我们对于穿山甲的科学研究还不够,对穿山甲的很多特性还不是很了解。
除了这些全世界都在普遍面对的问题,在中国,对于穿山甲的救助也有独特的困境。“我们现在救助的穿山甲,基本都不是中华穿山甲,而是在森林公安打击走私行动中,获得救助的穿山甲。”周灿英表示,“走私犯为了谋取高额的利润,常常给穿山甲注入一些增重的物质,对它们的肠道造成了极大伤害,并且在走私过程中,穿山甲又被装载它们的环境折磨。很难保证,能成功救助它们。”
本报记者易思含长沙报道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