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见征集过程中,就“十四五”时期发展,乐都区提出,更加注重市本级力量提升,全面补齐小康短板;进一步理顺市区两级职责关系,更好发挥市区两个积极性。平安区提出,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打造富硒产业园、健康养老基地、河湟文化旅游体验基地;积极与河湟新区统筹发展,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做到产城融合发展,加快商贸物流发展。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提出,抢抓城际铁路、引黄济宁工程、湟水河规模化林场等重大项目机遇,打造甘青合作示范区,塑造区域发展新亮点。互助土族自治县提出,进一步发挥农牧业优势,围绕青稞酒、生物制药、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旅游产品开发、仓储等五大行业发展优势做强工业;加快旅游业发展,打造全市高原旅游名县;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步伐。
在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方面,化隆回族自治县提出,加快畜牧业发展,加大风电开发利用,打造拉面产业园,提升服务业发展能级。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提出,打造全省黄河流域最具魅力和发展潜力的宜业宜居现代化县城,建设黄河上游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人口较少民族地区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试验区、青海省东部黄河谷地高品质生活示范区、青海省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先导区,建设青海省重要的民族特色轻工业基地、青海省重要的出口加工工业基地。
与此同时,有关县区提出建设积石峡二期、积石心—托坝湿地公园、黄河林带及慢行系统、海东市农展馆、河湟大剧院、青海青绣馆等重大项目。从各县区征集的这些发展“金点子”,为编制组专家高质量编制全市“十四五”规划给予了丰富的智力支持。
据了解,海东市“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初稿)已编制完成,下一步,课题编制组将遵循上下衔接、同步推进、互为支撑的编制要求,根据各县区的思路、意见和建议,对全市“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进行新一轮修改完善,力求形成接地气、有底气的基本思路,为下一步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奠定扎实基础。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